會長的話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倫智偉
社總,一直以來的定位並不是政治組織!但要改善社福政策,非要與政治人物聯繫不可。最近五十三張面孔中,部分與社福界關係友善,值得教大家認同他們的努力,我請各會員留意:
#長毛與胡志偉
三年前,社總尋人,尋找一名曾在壁屋監獄被職員虐打的聾啞青年;我們拍攝了一段短片,用手語呼籲該位青年挺身而出。梁國雄和胡志偉,二話不說地幫忙,即場學習手語,接著錄影。長毛當晚匆匆趕來,見水就喝,卻原來是熱水,當場把水噴出來。
#岑子杰
2019年政府將長者申領綜援年齡提高至65歲,社總在立法會外通宵留守抗議。當晚寒風刺骨,只能模仿街頭長者,用紙皮擋風。那時的岑子杰,獨個兒前來,陪伴我們渡過一個寒夜。
#吳敏兒、余慧明
一個月前,社總剛和職工盟吳敏兒一起出席「跨專業界別專業自主工作」網上討論會,嘗試以工會的角度,探索如守維護專業自主;至於余慧明所屬的醫管局員工陣線,社總多次在不同場合有接觸,感覺HA陣線雖剛成立,但卻有聲有色,人才濟濟。兩位都是帶領工會的好領袖!
# 朱凱廸
四年前,當朱凱廸當選成為票王,社總就邀請他分享他對社區工作的想法。還記得,那天還有兩位便衣警員到場,因為朱凱廸的人身安全仍受威脅。
#戴耀庭
2016年,社總派出20人團隊選為選委。究竟作為選委,對大局有否任何作用呢?可否因為選委的身份,可有些微機會使特首候選人關注社福議題?我們就請來戴教授前來討論一下,他很樂意分享他的想法,鍥而不捨抓緊每一個在現有機制下帶來改變的機會。
#尹兆堅
幾年前,社總與他出席一個電視台時事節目,共同討論安老服務輪候安排。試問今天留在立法會的議員,還有多少會關心社福政策呢?
#李芝融
還未脫離顛覆政權的漩渦的,還有李芝融。他是前嚴重弱智人士家長協會主席,用他的服務使用者的身份和角度,豐富了業界對政策和服務的認識。很多時候,他比一般業界人士,更熟悉不同的社福政策文件,是默默耕耘的人。
謹此讓社福界同工記得每一位曾為我們付出的人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內務副會長的話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梁傳孫
不論以入會年資或個人年齡而論,我都是社總的老會員。但過往多年來,我都是以個別事工方式為社總出力,直至今年才正式當上理事崗位,協助對內運作各大小事務。與理事和職員們緊密合作一年,獲益良多。
過去一年,香港各界受到天災人禍威脅,各行業營運舉步為艱,社總也不例外!武漢肺炎疫情之下,社總的課程及其他會員活動,都一再被迫延期甚或取消,對我們聯繫會員以至營運收入都帶來莫大的影響。國安法的實施,除了令本來已見沉鬱的社會氣氛再罩陰霾之外,也叫我們在組織工會及社會行動時要加倍警惕,雖不至自我噤聲,但也要細心評估風險,不立危牆之下!
有危總還會有機。在這種種威脅下,我們再一次看見香港人的堅毅,以及社福同工對社總的支持。在2020年,社總的會員突破了過去的記錄,達到2073人。當中有一部分是在年中為了要對「港版國安法」表達意見而加入的。同工們熱烈的響應再一次證明,在面對重大、關乎人權公義的社會議題時,社福界同仁仍會一如既往敢於發聲,不會退縮。
疫情之下,我們也嘗試借用科技之便,以各種電子方式協助處理會內大小事務;掌握了一些技術,也累積了一點經驗。我們希望在未來的日子,能夠更有效運用各種渠道和形式,為社總會員以至社會大眾,繼續實踐我們社總的四大宗旨 - 「團結同工、爭取權益、改善服務、支持正義」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外務副會長的話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張志偉
2020年是艱難的一年,在混亂的防疫抗疫措施下,
不同界別的打工仔疲於奔命;
在無遠弗屆的港區國安法及宣誓要求下,不同專業的朋友苦思專業自主何去何從;
在大規模的政治清算下,不同的民主鬥士因被起訴及被判刑而賠上了個人前途;
在中共全面管治下,不少家庭為著子女能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下成長選擇離開心愛的地方;
還有……
在威權社會下,前路縱使舉步為艱,仍要繼續前行。
未來一段長時間,香港社會都會處於極底氣壓的狀態,社總如何走下去,還需各理事、會員及業界的朋友集思廣益,出心出力,多行一步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財務報告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司庫 葉建忠
2020年的財務報告已按程序交由盧葉堂會計師行核實。 在此感謝眾職員、理事、義務導師、會員及友好團體支持,
社總的會務才能得以維持。 司庫現於報告中簡述2020年度的財務狀況,以及比較2019年及2020年財務狀況如下:
主要收入:
總收入為 $1,853,204.77,比二零一九年增長百分之七。
社總主要收入為舉辦課程,課程收入為$749,135,佔整體收入接近百分之四十,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新冠肺炎高峰期時,所有實體課程需要取消處理或未能按計劃舉辦,因此,2020年的課程收入比2019年$864013.38減少了百分之十三。代郵服務收入亦大幅減少了百分之六十五。
相信是大眾對工會意識提高,及參與罷工公投行動令有效會員數目大幅上升,因此入會費收入為$577,320,佔整體收入百分之三十一,比2019年$388,140增加約百分之四十八點七。
會員的付出:
面對課程取消或未能按計劃舉辦,令社總財政壓力增加,但有賴同工及大眾市民的支持,捐款數字顯著上升,佔整體收入接近百分之八點五。 2020年捐款收入為 $158,292.5,較2019年的$117,889.4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四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福利部報告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梁敬文
【重視會員的權益與福利】
一如以往,本部繼續為社總會員提供各項優惠,包括會員購書折扣,生涯卡優惠等。同時蒐羅了不同公司/團體的購物優惠,種類包括食品到會、家品電器、書籍桌遊、保險及醫療服務等。本部亦積極與各個社會企業合作,希望在提供購物優惠之餘,亦提倡良心消費,因此本部搜羅及爭取社企的各種節日優惠,集結成特刊發送予會員。
【為會員製作紀念品】
為了與會員加強聯繫,我們製作了2020 紀念品: 木掛飾
在威權下生活與工作,雖然有不少未知的困難,我們更要彼此鼓勵。在人海中或以掛飾為記,活出社工價值,堅持初心。
2021年有效會員可到社總會址以半價$ 60(原價$120) 購買木掛飾乙個。 社總感謝會員與我們一齊面對風雨飄搖的歲月!
【繼續與團體合作為會員謀福利】
最後,本部在此鳴謝「教協」、「職工盟」和「樂協/悅購網」長久以來給予本會的支持,使會員可以以接近全港最優惠的價格購買生活用品和家電。歡迎各會員提出更多不同類形的福利建議,讓我們可以連繫成一個更廣闊的會員福利網絡。
以下為2020年度提供社總會員優惠的公司/團體名單:
1. 香港職工會聯盟
2.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(教協)
3. AIG Insurance Hong Kong Ltd
4. 聯誠保險代理有限公司
5. 樂協/悅購網
6. 公平點
7. 愛火花
8. 家庭電器用家協會
9. 世界運動器材有限公司
10. 博雅小書店
11. 序言書室
12. Floweriness
13. 桌樂無限
14. 銀杏館
15. 嘉頓麵包
16. Club O
17. Heartlinks聆心個人及家庭發展輔導坊
18. 毅力醫護健康集團
19. 恆健牙科保健
20. 公平棧
21. 天姿作圍
22. 百樂琴行
23. Pizzeria Jacomax
24. Ging Wu Jo 光觸媒消毒清潔
25. 好生活Goodlife
26. 陳師父維修中心有限公司
27. 誌 HKFEATURE
28. Candy’s Gourmet 。Candy 私房小食
29. 開餐 dine inn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康樂部報告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許詩銘
第三十四屆社工盃 七人足球賽 (2019-2020):
社總歷年舉辦的社工盃七人足球賽,繼續成為社福界一年一度的盛事。第三十四屆社工盃共有22支隊伍角逐,賽事原訂於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舉行,但因受到疫情影響,暫時只進行至分組賽第三輪的賽事。賽事有待疫情緩和後才繼續進行,敬請留意。
|
盃 |
|
碟 |
|
碗 |
|||||||
年 |
冠軍 |
亞軍 |
季軍 |
殿軍 |
|
冠軍 |
亞軍 |
季軍 |
殿軍 |
|
冠軍 |
亞軍 |
2016 |
保良局 |
YWCA |
社總3 |
青協 |
|
BOKSS |
ISS |
HKCS |
BGCA |
|
HKCYS |
社總4 |
2017 |
保良局A |
信義會 |
香港 明愛 |
社署 |
|
扶幼會 |
保良局B |
聖公會 |
聖雅各 |
|
BGCA |
善導會 |
2018 |
保良局A |
青協 |
社總2 |
香港 明愛 |
|
信義會 |
扶幼會 |
聖雅各 |
麥里浩 |
|
救世軍 |
HKCYS |
2019 |
社署 |
保良局A |
聖雅各 |
救世軍 |
|
扶幼會 |
善導會 |
YMCA |
HKCS |
|
HKCYS |
社總1 |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會籍及聯絡部報告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林明灝
困境
2020年不論對於香港還是社總都是艱難的一年。武漢肺炎的爆發令業界及社總均面對很大挑戰;國安法的實施更令香港公民社會造成嚴重的打擊。社總作為一個工會定必面對困境仍克盡己任。
組織的意義
一直以來,社總都很重視團結及聯繫同工的工作,礙於人手有限實在未能做好,然而,本部早前已連同福利部及康樂部合作成立的「組織會員工作小組」希望能維繫或增加同工對社總的歸屬感及認同感。當下,進入威權時代,工會組織的存在更顯重要:讓同工能留有一個講真話及互相支持的空間。我們會繼續努力運用各種通訊渠道與會員聯絡,包括透過電郵方式發放社福界資訊、以最快的速度於Facebook發放行動資訊, whatsapp及telegram等定,確保會員、同工們能接收到業界及工會的消息。社工學生(社總之友)是業界未來的力量,社總繼續與大專院校合作介紹工會的功能,講解社工的權益,為他們進入職場作準備。另一方面,我們為會員製作了一套兩款木掛飾,希望以無形化有形讓木掛飾成為看得見的「互相支援」,一起活出社工價值,堅持初心。
行動
在2020年間,在「一罩難求」的情況下,我們知道是更需要發揮社工的專業精神,因此,社總組織了「街頭社工」收集及分享口罩,協助弱勢社群渡難關,得到不少同工響應。為了讓業界同工有一個表態的平台,社總就反對國安法進行會內罷工公投。隨著國安法實施,政治環境的突變而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,我們舉辦了「威權社會下生活系列」五個項目,請來學者與同工一起思考我城未來。
最後,由於疫情關係,我們減少了舉辦讓會員忙裡偷閒的活動,未來,我們會嘗試推行一些網上活動與會員增加聯繫,同時期待來年隨著疫情緩和能重新舉辦不同形式的活動讓同工參與。
不忘格言
有賴同工的支持,2020年度的會員人數為2073人,但截至2021年3月19日為止約有1011人續會,未來可見的是公民社會的處境會更為惡劣,本部仍需加倍努力,繼續加強與同工之間的聯繫,為同工經營一個光明磊落且自由的組織平台,毋忘本會的格言:團結同工,支持正義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社總關注組名單 (如欲參與,同工可與我們聯絡)
綜合家庭服務關注組 Freelance社工 機構財務研究組
長者社區照顧服務關注組 EmSS關注組 小學輔導服務關注組
幼兒教育社工服務關注組 性別觀點主流化小組
成人復康服務關注組 在囚權益小組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2020年社總導師名單
關志健博士 |
麥詠天先生 |
游達裕先生 |
黃嘉然先生 |
呂君麟先生 |
葉建忠先生 |
丁惟彬先生 |
梁頌茵女士 |
黎家韻女士 |
陳子陞先生 |
陳錦輝先生 |
許麗明女士 |
余啟明先生 |
余紀讓先生 |
梁林輝先生 |
黃淑慧女士 |
張栢寧先生 |
莫慶聯先生 |
張志偉先生 |
王家明先生 |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權益及投訴部報告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陳劍琴
2020年,公民社會進入了另一個階段。隨著武漢肺炎肆虐,加上國安法實施後,香港人集會結社及言論自由的空間被強行收窄。
去年更傳出政府整頓「三座大山」的風聲下,社福界將會是被打壓的目標之一。站在時代流轉的交叉點,社福界在服務推展及政策倡議的工作上會面臨更大挑戰。然而,這亦意味著社福界同工有更大的責任去守護我們堅信的人文價值。
雖然社會運動被壓下去,但伴隨運動而發生的各樣濫捕及檢控事件持續發生。社總沒有改變「守護公義」的初衷,繼續站在人道支援及捍衛權益的立場上,與受欺壓的同工及青年人同行。
過去一年,社總平均每月接獲1宗諮詢或求助個案。求助個案主要來自宿舍前線同工。其中有機構因管理不善,導致管理層離職,影響前線同工的工作環境及待遇;有管理層同工受到上司不合理對待,甚至解僱;也有前線同工在執行職務期間被濫捕而不獲得機構的支援。
此外,面對武漢肺炎疫情,政府的抗疫資訊混亂,多次忽視前線同工及服務使用者的實際需要,要求指定服務的同工接受強制檢測。因此,有同工被要求強制檢測時會向社總求助,了解強制檢測所需注意事項。同工最為關注的情況之一是,若同工不願意進行強制檢測,機構是否有權解僱同工。根據僱傭條例第9條(a)「僱員在與其僱傭有關的事宜上 ——(i)故意不服從合法而又合理的命令」,機構有權作出解僱,但必需給予同工合理賠償。
工會存在的目的之一是團結業界同工,讓社福界同工能夠彼此支援,當同工遇到權益受損的情況時,不致於求助無援。在捍衛同工權益的同時,作為社工,我們亦有必須堅守的價值信念——「維護人權及促進社會公義」。迎面而來是社福界的寒冬,本部會繼續支援同工,亦希望有更多同工加入工會,團結起來,守護社福價值,一起與香港人經歷寒冬。
「體制本身無法保護自己,倘若一開始我們未挺身而出守護每個制度的元件,體制便會接二連三崩毀。所以,選擇一個自己關心的制度……工會—站出來,守護它的價值吧。」——節錄自《暴政》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新聞及出版部報告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陳虹秀
2020年的香港發生了很多大事,《國安法》於7月1日正式在香港通過。儘管如此,社總仍然會把握社會脈搏,無畏無懼以社工的專業身份,針對社會時事或民生問題而作出有理有據的回應。過去,社總曾發信予不同的政府部門,如社署或教育局等,向有關部門提出社福界的憂慮或建議,特別是前線同工的想法。社總亦會就不同社會或社福議題發表文章,也會因應行動發出新聞稿,以讓公眾明白真相。過去一年,社總除了關注武漢肺炎衍生的問題和相關對社會服務的影響,亦一直關注反送中事件被起訴的社工、被捕人士和被檢控人士的權益。
如欲進一步了解,請進入此連結:https://forms.gle/LLvVqxqhHoQ37ZRr6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總幹事的話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許麗明
仲有公民社會。守住!
最近協助一位被捕後還柙的年青人,電話聯絡他的家人只談了幾句就被掛線了,再與其他家人及律師溝通時明白了,並非人人都可以理解「公民社會」的概念,所以當遇到有人義務地伸出援手時,好容易會萌生「有陰謀」或者「有人俾左錢你去幫其他人」的想法,與其對人、對社會的理解或價值觀有所不同。一直以來,香港從殖民地到被中共政權管治,經歷了尋找香港人身份的艱難歷程,至今,香港人對公民的概念是隨著自由與自主漸漸失去而增加,在大氣壓之下,仲有公民社會的彼此相依、互撐,是讓香港人仍未陷於崩潰的重要元素。
保存公民社會是我們未來的重要工作。
建立公民社會要知己知彼,參考意大利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安東尼奧·葛蘭西(1891-1937)提出公民社會與國家的關係,這位曾以共產主義者身份反抗政權者在獄中寫了很多筆記當中指:一個公民社會(或稱為「市民社會」)是不可能完全獨立於國家政權之外而能有效地制衡政權的,相反正常的公民社會難免和國家權力糾纏不清。他相信一個政權需要將統治基礎建立在人們的「同意」之上:既要對國家的權威表示認可,也要通過「自發」的行動和「自由」的表達來強化、傳播對國家權威的認可。同樣地,國家也會因應公民社會的改變而改變。公民社會的發展對一個國家有極重要的意義。所以政權會用各種方式打壓公民社會,甚至偽冒出一個公民社會。
過去的數十萬人反佔中聯署,現在有「民間」聯署支持人大「完善」香港的選舉制度,更舉行「諮詢」的會議,而且有12個「社工」參與。政權要製造出看起來沒有禁止人民表達「自己的」觀點的現象。事實上,就算是民主社會,人們往往會被政權的宣傳塑造出「自己的觀點」。無論是非政府組織、學術/研究機構在未被「正式干預」具體運作之前,已「自覺」地根據政權的政策議程作出調整,也就是我倒常說的自我審查。
現在的香港,無疑已經進入了捷克民選總統哈維爾所指的後極權時代,他在《無權力者的權力》說到一個蔬果店的主管在店內掛上「全世界工人階級,團結起來!」的字句,跟羅/陳/楊等局長在網誌宣稱支持「完善頻舉制度」一樣,雖然並不是真心支持,公眾都知道他們並不是真心支持的,但為了自保必須表態。這種行為建構了人活在謊言中,謊言也會漸漸主導我們的生活,政權以謊言作為核心、藉口去管治人民,伴隨著的是制度已經不重要了。
過去,香港人因為相信制度,會積極參與立法會選舉,為了能在議會內得到最多議席,令民意能在議會內提出,並以政府的資源繼續推動民間參與,也是鞏固公民社會的發展的一個方法。不同派別都會先做一次內部初選。2020年3月30日至4月3日是民建聯的初選投票期,6日後開票並由其中委會於4月中確認黨內參選名單。新民黨也有初選機制,包括佔五成比重的遴選委員會、佔三成的地區支持度及佔兩成的黨內支持度,還有筆試、面試及模擬論壇,據報2020年有內部原因取消了。民主派則在2020年第一次正式推行內部的初選,有60幾萬個香港人參與,並按照選舉條例報名參選,2021年2月28日47人因籌辦或參與初選被指違反國安法,36人失去了以「無罪推定」的法律原則保釋外出的權利。
過去曾寫《行路難,工會路更難》,再難,也難不過在迷霧裡仍然未知何時才吹來號角聲。或者政權會奪走我們的號角,甚至吹奏起來讓我們以為是同路人的呼聲,引進一個虛擬的公民社會。然而,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放棄《基本法》宣稱香港人「享有的言論、新聞、出版的自由,結社、集會、遊行、示威的自由,組織和參加工會、罷工的權利和自由」。更要繼續運用《僱傭條例》保障「任何僱員都有的權利:組織及成立工會;參加工會;擔任工會理事或其他職位;及在工作時間以外(或得到僱主同意的工作時間內)參加工會活動」的權利。我們不會放棄以血和淚,還有是很多人失去了自由而建立的公民社會。
最後,OOOO,OOOO!